青一色毛血旺(傳統(tǒng)紅湯毛血旺升級版)配方做法視頻教程
這款毛血旺是傳統(tǒng)紅湯毛血旺的升級版,與紅湯版相比,青一色毛血旺湯汁不凝固,吃起來沒有油膩之感...
這些數(shù)量龐大的中餐館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客流量,卻始終很難在品質(zhì)上有所突破。在2017年全球前50的最佳餐廳排行里,完全沒有中餐館的影子。大部分在美國的中餐館,更是主推外賣,讓美式中餐的概念進一步快餐化。
當美國留學生 Amelie Ning Kang 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臺 NPR 的采訪時,則脫口而出:“人們一想到中國菜,大多想到的都是美式中餐外賣!
2015年,美國的GrubHub外賣網(wǎng)站根據(jù)一年里3萬家入駐餐廳發(fā)回的17萬份數(shù)據(jù),統(tǒng)計出了最受美國人喜愛的10道中餐。排名第一的是左宗棠雞,它不僅是最受歡迎的中國菜,在所有美國人最愛的外賣菜品中也位列前五。
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來到中國,美式中餐的面紗早已被掀開。上到知名媒體如《紐約時報》,下到谷歌搜索排名第十頁的美食小報,都在努力向美國人科普:中國菜和美式中餐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。就像李競在她的《幸運簽餅紀事》中所說:“美式中餐這種東西,其實是比蘋果派還美國的食物!
典型的美國中餐外賣盒 / Flickr
這一點已經(jīng)逐漸成為美國人的共識。但“美式中餐不是中餐”并沒有讓這些“假中餐”沒落,反而在中國落地生根。
2014年,中國第一家美式中餐館在上海開業(yè)。這家名叫“幸運簽餅”的餐廳在名字上就說明了一切,從爺爺輩開始就在美國開中餐館的第三代美籍華人 Fung Lam和他的朋友Dave Rossi一起創(chuàng)辦了這家餐廳,專門為在上海的老外提供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。
左宗棠雞、炸蟹角、生菜包雞……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簽語餅。這里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美式中國菜和創(chuàng)意中國菜,但沒有傳統(tǒng)中餐——畢竟在中國,出門右轉(zhuǎn),全是中餐。
Fung Lam(左)和 Dave Rossi(右) / Munchies.vice.com by Jamie Fullerton
這家店在中國顧客眼里就是扯淡,就連它請來的中國廚子都對BBC表示自己要“忘掉之前關(guān)于中餐的一切,重新學做菜”。但老外很喜歡這里,它在谷歌地圖里的評價是五顆星,食客Emery Moore對NPR的記者說:“在這里吃飯,我覺得平靜又放松,感覺回到了家里!
不過開業(yè)不到兩年,“幸運簽餅”就在2016年1月關(guān)門大吉。兩位老板表示餐廳實在是開不下去了,他們準備還是回美國開中餐館。幾個上海的外國人社群網(wǎng)站為他們發(fā)出了告示,并掛上了大大的RIP。
上個世紀有華工給美國帶去了“中國湖南炸雞“,本世紀就有華僑給中國帶來了“美國加州牛肉面”——幾乎每個火車站旁邊都能看到的“美國加州牛肉面大王”,相信你也沒少吃。
參考資料:
[1] 《來份雜碎:中餐在美國的文化史》,[美]安德魯·科伊 ,北京時代華文書局,2016年2月版。
[2] 《幸運簽餅紀事: 中餐世界歷險記》,[美]詹妮弗·李 ,新星出版社,2013年7月版。
[3] 《孔子:戰(zhàn)后美國華人餐飲的文化標記——基于美國主要報紙的考察》,張濤,《華僑華人歷史研究》,2011年6月號。
[4] 《美國華人餐飲業(yè)及其文化認同》劉海銘著,李愛慧譯,《華僑華人歷史研究》,2008年3月刊。
[5] 《炒雜碎 :美國餐飲史中的華裔文化》劉海銘著,李愛慧譯,《華僑華人歷史研究》,2010年3月刊。
[6] 《從影片<推手>和<喜宴>看中西飲食文化差異》,王國鋒,《作家雜志》,2010年第6期。
[7] 《美式中餐之百年鉤沉——美國華人餐飲業(yè)杰出人物黃民先生訪談錄》,曲江,《餐飲世界》,2012年第11期。
[8] 《中國文化符號在海外傳播現(xiàn)狀初探》,王麗雅,《國際新聞界》,2013年第5期。
[9] Frances Kai-Hwa Wang, Data Reveals Most Popular Chinese Dish in America, NBC news, Feb21 2015
[10] Menuism, How American Chinese Food Came To Be, Huffpost Blog, Nov 26, 2012
[11] Roberto A. Ferdman, How Americans pretend to love ‘ethnic food’,the Washington Post, April 22, 2016
[12] Michelle Warwicker, How the UK fell in love with Chinese food, BBC Food, 6 May 2014
[13] ESTHER WANG(2016). New Wave Of Chinese Restaurants Challenges 'Cheap' Stereotype. NPR.
[14] Celia Hatton(2015). Why Shanghai's first American Chinese restaurant is taking off. BBC.
[15] ERIC FISH(2016). How Chinese Food Got Hip in America. The Atlantic.
[16] JANE and MICHAEL STERN(2008). 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. New York Times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轉(zhuǎn)載自:網(wǎng)易新聞 作者:Bono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(shù) 正宗肉夾饃技術(shù) 黃金土豆餅 老濟南把子肉 正宗原汁燉牛肉 涼皮商用教程 果香雞柳棒 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(shù) 廚師寶典 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 網(wǎng)紅臭豆腐技術(shù) 驢肉火燒技術(shù) 柳州螺螄粉配方 蟹黃鍋巴雞技術(shù) 秘方排骨米飯 正宗臺灣鹵肉飯 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(shù) 正宗新疆椒麻雞 醬香米線 鍋巴土豆 香辣肉醬面/米線 臺灣牛肉面 單縣羊肉湯 襄陽牛肉面 楊國富麻辣燙 秘制紅燒肉 麻辣串炸串 青一色特色菜 酸辣粉技術(shù) 黃燜雞米飯 千里香餛飩 棗莊辣子雞 重慶麻辣魚 牛雜湯 淮南牛肉湯 麻辣香鍋 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 安徽牛肉板面 ...更多
該文章共3頁